为了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转型发展,早日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及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使我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包括三个专项规划: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及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一、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成效
“十二五”以来,我院在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取得了学科建设工作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运筹与控制论”被确立为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基础数学”再次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学科,2013年新增统计学专业。通过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我院在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良好成绩。
1. 取得的成绩
——学科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院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国际著名优化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孙德锋教授、统计学专家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卢学文教授和几何函数理论专家芬兰阿尔托大学Antti Rasila博士为我校湖南省海外名师,并聘请孙德锋教授、卢学文教授、Antti Rasila博士和印度统计学院钦奈分校校长Saminathan Pannusamy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我院3位博士被确定为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位博士被确定为校“英才支持计划”支持对象,晋升教授4人,副教授6人,新增博士7人,另有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科学研究成果突出。我院获得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天元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项和其他各类省级项目16项),进校经费200多万元,出版专著2部,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9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我院获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项,承担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8项),发表教研论文40余篇,主编高校教材4部,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向社会输送相关学科本科毕业生1000余人,100多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等获得优异成绩。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我院主办或承办了湖南省数学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3届大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湖南省运筹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中国运筹学会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2013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常务理事会等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68人次,学科成员参加国内外会议和学术访问67人次。这些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了我院学科的影响,开阔了学术队伍的研究视野,锻炼了研究队伍的交流能力,并且为学科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十二五”以来,我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院“十三五”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科发展不平衡、高水平人才引进困难、服务地方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影响力不够大、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整体科研水平还有待于提高、缺乏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等等。
(二)“十三五”学科建设目标及任务
1. 总体建设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院学科发展目标是确保一个学科获得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立项,培育1个校级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数学/统计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重点学科群。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建设目标:该学科将以动力系统与随机控制为主打方向,凝炼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力争将该学科建成省内领先水平的优势学科。
——基础数学学科建设目标:该学科将以函数论为主打方向,夯实其基础,凸显其优势,力争将该学科建成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统计学学科建设目标:该学科以应用统计为主打方向,整合精算保险、金融数学方向,并结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将该学科打造成湘南地区的特色学科,并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
2. 建设任务
——学科基础平台。确保“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获得“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立项资助;力争成功申报“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或“省级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衡阳市统计局合作成功申报衡阳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衡阳市统计与决策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现有学科平台的硬、软件条件建设。
——学科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引进或培养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6-8人(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岁);优化学科梯队学历和职称结构,博士、教授和副教授人数分别达到20人、9人和20人左右。
——科学研究。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4-6项,省部级课题12-1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篇左右(其中被SCI、EI收录50篇以上),特别重视SCI一区、二区等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争取顶级期刊论文的突破;出版专著1-2本;获得省部级成果奖1-2项;获得专利3-5项,研究成果1-2项被政府部门或社会直接采纳与应用,力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培养本科生1000人左右,力争成为学校首批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学科之一;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升内涵建设,在现有专业基础上,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转型发展的需要,构建校企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积极尝试与企业的联合办学;力争获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及省级精品课程立项1-2门;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积极利用学科平台,充分发挥学术骨干的作用,指导学生承担省级以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4-6项。
——学术交流。加强学术交流,争取在我院召开1-2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扩大我校声誉,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派出学术骨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5-20次,选派8-10名教师去国(境)内外知名大学访学和开展合作研究,拓展教师知识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每年邀请3-5位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指导;积极争取承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
(三)学科建设措施
1. 强化学科团队意识。培养学科成员的学科方向与研究团队意识,并从制度设计以及项目申报、成果奖申报等方面强化学科成员的研究团队意识,力争形成一个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研究方向带头人为核心、学科骨干成员为主体的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成果集中的学科团队,促进学科方向群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科交叉;
2. 加强学术队伍建设。通过学校的人才支持政策,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通过出国访学、学历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科成员的学历、学识与能力,从而进一步夯实学科的人才队伍基础;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科建设工作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地方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同时,强化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考研率;
4. 加强学科基本条件建设。我院将继续抓好数学建模实验室、数理统计实验室和博士工作站的建设,添置一批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确保教学与科研所需;
5. 加强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结合衡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同企业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拓展横向联合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需要提供技术支撑。
二、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一)“十二五”专业建设成效
1. 取得的成绩
——专业办学结构。我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办学历史较久,是我校实力较强,特色鲜明的一个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取得了新发展,办学效益初显;新增统计学本科专业,2013级正式招生。专业建设稳中求进。
——办学规模。目前拥有学生800多人,规模与市场需求比较适应。
——师资力量。我院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省杰青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
——教学研究与改革。我院教师主持省教改课题5项,省教育规划课题1项,省普通高校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名师空间课堂”1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实践教学。建有5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其中2个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获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项,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5项,第三届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三等奖1项,湖南省首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
——社会声誉。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考研录取率保持在15%左右,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毕业生在湘南及部分沿海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
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学改革创新力度不大,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快科研向教学的辐射和促进作用。
(3)教学资源尚需进一步提升,与中学的衔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服务地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十三五”专业建设目标与任务
1. 总体建设目标
经过5年的建设,稳步提升办学规模,在未来五年内,使本科在校生保持在1000人左右,使我院专业建设走在学校前列,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探索培养研究生,力争培养3-5名硕士生。
专业建设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要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中学数学教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面向信息产业,培养拥有信息处理、数学建模、软件项目研发等能力,从事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统计学专业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和决策咨询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建设任务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经过5年建设,教师总量增至45人左右(其中教授9人左右,博士20人左右);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3人左右。
(2)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严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验班的改革成果,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要突出“UGS一体化”培养模式,紧扣教师资格认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要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紧扣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认证,结合转型发展的需要,积极尝试与企业的联合办学。推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推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加强创新创业训练。加强教学研究,新增省教改课题2-4项,省教育规划课题1-3项,力争教育部课题1-2项,省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核心教研论文2-3篇。
(3)加强课程建设,拓展教学资源:争取1-2门名师空间课堂或微课的省级立项,建立2-3门网络课程。以专业课教学成果推动公共课的改革。启动互联网+教学改革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项目1-3项,先行先试,充分利用QQ群、微信、微课、微博的效用。
(4)加强教材建设,选用优质教材:选用优秀教材,争取编写教材2-3部,自编讲义5门左右。
(5)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参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发特色教具1-3件,可见效果效益的应用软件3-5项,发表论文5-10篇,获专利1-3项。力争获得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立项,在数学建模竞赛方面突破全国一等奖,省师范技能大赛突破一等奖。
(6)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质量监控: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高质量高水平通过审核评估。实施院和教研室二级管理模式,下移管理责任和权利,把管理指标分解到教研室,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
(7)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发展:继续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办学声誉。
(8)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升办学条件:以“初中数学学科”首批省级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建设好中学数学教师技能实验室,加强数学建模与计算实验室建设,新建统计学实验室。
(三)专业建设措施
1. 加强课堂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管理,强化学习过程考核。
2. 外引内培,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3. 以专业主干课程改革为基础,加强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建设,加强信息化办学。
4.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落实“UGS”培养模式,凝聚改革合力。
三、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一)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省杰青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
1. 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
学历、年龄
职称 |
小计 |
博士 |
硕士 |
本科 |
30岁以下 |
31-35岁 |
36-45岁 |
46-55岁 |
56岁以上 |
教授 |
6 |
2 |
2 |
2 |
0 |
0 |
3 |
2 |
1 |
副教授 |
18 |
7 |
7 |
5 |
0 |
4 |
7 |
8 |
0 |
讲师 |
13 |
4 |
8 |
1 |
1 |
3 |
7 |
2 |
0 |
合计 |
37 |
13 |
17 |
8 |
1 |
7 |
17 |
12 |
1 |
2. 学缘结构
毕业学校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新疆大学 |
湘潭大学 |
中山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
华中师范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西安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
贵州大学 |
合计 |
人数 |
13 |
7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37 |
3. 情况分析
从上述情况来看,我院师资队伍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教授、博士及35岁以下教师偏少(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5%、32.4%、21.6%),37位教师分别来自于16所大学,但具有海外学习或研究背景的教师偏少(目前仅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还没有。
此外,我院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精力,制约了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主动适应转型发展、具有较强教研科研能力及较高实践技能的师资队伍,以培养优质中学数学教师或从事信息处理和软件研发或从事统计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 教师岗位计划
(1)专任教师数:45人左右,其中教师年度控制数为
2016年39人,2017年41人,2018年43人,2019年44人,2020年45人。
(2)教师职称结构:教授9人左右,副教授20人左右,讲师16人左右。
(3)教师学历结构:博士20人左右,硕士18人左右。
2. 学生规模:三个专业,1000人左右。
3. 双师型教师数:3人左右。
(三)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1. 充分利用学校的“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支持计划”及“湘江学者计划”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积极争取省部级以上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和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2. 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积极报考博士研究生。根据学科专业需要每年争取引进2名博士。每年选送2名以上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或公派出国留学。围绕转型发展的目标,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
3. 广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术视野。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横向联系,促进产教融合,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 以科研论文教研论文为抓手,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成果奖及发明专利,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5. 坚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讨论班或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引导和鞭策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自觉从事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016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