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湖南省学校共青团衡东县第一中学名师工作室主办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讨会在衡东县第一中学成功举办。衡阳师范学院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指导单位,派出专家团队深度参与研讨,通过理论解读、经验分享与实践指导,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贯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位引领:破解“一体化”核心命题
本次研讨会以“何为一体化、为何一体化、如何一体化”为核心议题展开。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胡立军老师结合大学思政课实践经验,提出“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纽带”的融合路径。他特别以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详细阐释了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例如,在《高等数学》中融入数学家华罗庚的爱国故事,在《统计学》中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数据,既传授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一做法引发了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共鸣。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吴雄韬教授结合自身中学从教及班主任经历,为县域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他指出,树立中小学生的人生目标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需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系统推进。此外,他建议县域中小学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通过家长课堂、社区志愿服务等载体,帮助学生将人生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此外,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唐云红教授提出大中小学应立足学段特点,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思政育人模式,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目标。

标杆示范:数学与统计学院“课程思政”创新实践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通过“三驾马车”——课程思政、卓越教师计划、校企合作——构建了立体化育人体系。在课程思政方面,学院注重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中华传统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坚定文化自信;把国家建设与社会时政融入课程,厚植爱国情怀;把生产生活实践融入课程,培养创新意识;把数学之美融入课程,提升美学修养;把数学家故事融入课程,传承科学精神,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学院还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红色元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贯穿于课堂讲授、教学研讨、考试考核、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学院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研究,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让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各环节。
本次研讨会是湖南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也是衡阳师范学院服务基础教育的生动缩影。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以“高校—地方—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撰稿人:胡立军,复审:刘舒,终审:彭巧燕)